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軍事家、春秋末年齊人孫武編撰的我國古代一部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又稱《孫子》、《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共十三篇。有《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事》、《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共約五千九百字。該書總結了我國古代,特別是春秋時...
純陽呂祖,乃道門中第一慈悲圣賢也,自唐至今,千年有余,或隱或顯,隱顯不測,警愚化賢,詩詞歌賦流傳於世者,不可枚舉;其專言修真次序、藥物火候無一不備者莫若《敲爻歌》、《百字碑》,而其言簡理明,易足開人茅塞者,又莫若《百字碑》;...
一名《懷麓堂詩話》。詩論。明李東陽(1447—1516)撰。一卷。東陽有《懷麓堂集》已著錄。此編論詩,推重盛唐,極贊李白、杜甫。理論上反對“句句字字,摹仿而不敢失”的泥古之風,實則已開“前七子”摹擬之論。強調詩人有“真情實意”,注重詩之法度、格調,藝術上有獨創精神。東陽論詩,強調“詩與文不同體”,不能“以文為詩”,或...
傳奇小說集。唐皇甫枚撰。原三卷,今本二卷。枚字遵美,安定(今甘肅涇川北)人。曾于懿宗、僖宗兩朝任官,咸通末任汝州魯山令。僖宗出奔梁州,赴調行在,后梁開平四年(910)旅居汾、晉撰此書。三水為安定屬邑,故以名書?!杜f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未著錄。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首載其書三卷,《宋史·藝文志》同。...
這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有74卷,系北宋歐陽修編著。記事時間與《舊五代史》相仿。歐陽修以為薛書“繁猥失實”,從景佑三年(1036年) 開始進行修訂,經歷10余年,將《五代史記》完成。熙寧五年(1072年),歐陽修逝世,“朝廷聞之,取以付國子監刊行”。當時為區別于宋薛所編的《舊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計本紀12卷,列傳45卷,考3卷,世家年...
戰國時尸佼作?!稘h書·藝文志》雜家類著錄“尸子二十篇”,謂尸佼為魯人?!妒酚洝ぼ髑淞袀鳌贰俺惺印?。裴骃集解引劉向《別錄》說:“楚有尸子,疑謂其在蜀。今按《尸子》書,晉人也,名佼,秦相衛鞅客也。衛鞅商君謀事劃計,立法理民,未嘗不與佼規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誅,乃亡逃入蜀;自為造此二十篇書,凡六萬余言,卒,因葬蜀?!睍焉⒇?..
《碧苑壇經》系明末清初全真道龍門派高道王常月的重要宣教經典,龍門派能夠在清初出現“中興”局面,很大程度上跟王常月推行的持戒重律、開壇授戒、煉心養性等措施相關。生死問題是宗教的核心問題,道教也不例外,因而追求“長生久視”就成為了道教道、法、術思想體系的首要目標。王常月在《碧苑壇經》當中也著重探討了他對“不...
詩話。明人俞弁撰。二卷。弁字子客,余未詳。此編成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室名名書。有明人寫本, 未署撰人, 后經盧文弨、黃蕘圃等人收藏、題跋,但知其姓,近人丁福??济髯髡呙?。內容雜記詩壇軼事,亦有考評詩句多條?!半m無大過人處,而敘述亦斑駁可喜?!标P于該書的寫作情況,作者自序云:“性疏懶,平居自糲食粗衣外,無他嗜...
明洪應明(約1596年前后在世)撰。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著有《仙佛奇蹤》四卷?!断煞鹌孥櫋肥怯浄鹄隙夜适碌臅?。前二卷記仙事,后二卷記佛事。首卷載老子至張三豐六十三人,名曰消遙墟。二卷附長生詮一卷。三卷載西竺佛祖自釋迦牟尼至般若多羅十九人;中華佛祖自菩提達摩至船子和尚四十二人,名曰寂光境。...
這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全書共有496卷,舊題元脫脫撰。書中所錄內容從宋建隆元年(960年)起到宋祥興二年(1279年)止,記載了兩宋320年的歷史。元至正三年(1343年),元翰林國史院組織宋史局撰修。 由右丞相脫脫及阿魯圖等為督總裁官,歐陽玄、揭奚斯、張巖起等38人,據宋歷朝實錄,國史、會要、寶訓及《東都事略》、《皇朝編年備要》、《中...
梵名Das/a -cakra-ks!iti-garbha 。凡八卷。譯于北涼,譯者佚名。又作方廣十輪經、十輪經。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冊。本經述說地藏菩薩之功德,并說依十種佛輪及三乘之十種依止輪,可以轉十惡業輪等。凡十五品。其異譯本為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共十卷八品,系唐永徽二年(651)玄奘于京師大慈恩寺譯經院所譯,由大乘光等筆授。蓋本經旨在融合三乘...
全名為《仲長子昌言》。東漢仲長統著?!安浴奔礊椤爱斞浴?。據《后漢書·仲長統傳》記載:“統每論說古今及世俗行事,恒發憤嘆息,因著論名曰《昌言》,凡34篇,十余萬言?!钡蟛糠忠呀涁?,只有十之一二保存下來,《后漢書》“本傳”中錄有《理亂》、《損益》、《法械》3篇,另外,《群書治要》、《齊民要術序》、《太平御覽》等書中存...
《參同契闡幽》是清時期北宗龍門朱元育所作,內里對《參同契》進行內丹學的解釋,不同于許多丹經中用語晦澀,條理分明,語句直白,力圖將內丹術講解清晰,并開篇就闡述了陰陽之在內丹中的奧妙,直指其為核心首要關節,分析陰陽理論在內丹學中的呈現和應用。...
明代都穆撰。都穆 (1458—1525), 字玄敬, 吳縣(今屬江蘇)人。明孝宗弘治年間進士,授工部都水主事,歷禮部主客郎中,官終太仆少卿。該書亦稱《南濠居士詩話》,一卷,七十多則。書中以記載古今詩人佚詩佚事為主,論詩不專主一家。其詩學見解,一是明確反對崇唐抑宋:“昔人謂‘詩盛于唐,壞于宋’,近亦有謂元詩過宋詩者,陋哉見也。劉后村云:‘...
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 傳》,《北游記玄帝出身傳》,《北方真武祖師 玄天上帝真武志傳》。章回小說。明余象斗編 著。四卷二十回。敘真武玄天上帝的故事,玄 天上帝乃傳說中道家所崇拜的偶像之一。隋 煬帝時,玉帝見劉家瓊花樹金光燦燦,乃分一 縷真魂托生為劉氏后代。因瓊花樹當不起玉帝 后身供養,三清點明本相,指引到蓬萊山修...
紀傳體史書。元脫脫等撰。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國語解》一卷。成書于元至正四年(1344)。記述唐昭宗天復元年耶律阿保機稱夷離堇至順帝至正三年(1343)間遼朝興亡史事,取材主要依據遼耶律儼的《皇朝實錄》和金陳大任的遼史,兼采《資治通鑒》、《契丹國志》等書。因未能廣泛參考宋人著作,倉促...
亦稱《大集法門經》。佛教經典。宋施護譯。二卷。是《長阿含經》之第九《眾集經》的異譯本。謂佛命舍利弗為眾說法,因而共集佛說,從“一法”(一切眾生皆依食住)說起,逐次增一,說至“十法”(無學法)為止。見載于中國歷代大藏經。...
戰國慎到撰,一卷?!稘h書·藝文志》著錄42篇,今存七篇及一些佚文,內容多為法治理論,如云“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大君任法而弗躬”,“官不和親,法不遺愛”等。 《四部備要》收入一卷之五篇,系明人搜集殘缺,重為編次之本。 清有嚴可均所輯,收入《全上古三代文》;繆荃孫有據明慎懋賞刻本移寫之藕香移鈔本,此本附補遺、校記,涵...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運兮五行分;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滅,五行逆兮丹體常靈常存。一自虛無質兆,兩儀因一開根,四象不離二體,八卦互為子孫。萬象生乎變動,吉兇悔吝茲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顧易道妙盡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文。否泰交,則陰陽或升或降;屯蒙作,則動靜在朝在昏??搽x為男女水火,震兌乃龍虎魄魂。守中則黃裳元吉,遇亢則無位...
原名《詩家直說》。4卷。詩話。明人謝榛(1495—1575)撰。四卷。榛字茂秦,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臨清(今屬山東)人。終身不仕,著有《四溟集》。此編原名《詩家直說》,近人丁福保改今名。作者為明代“后七子”之一,論詩主格調說,重唐代作家,蔑視宋人。有《歷代詩話續編》本。齊魯書社87年出版李慶立等《詩家直說箋注》,可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