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王陽明的心學嗎?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帶來全新的解讀~
王陽明的心理學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今天我就這個話題分六個部分跟大家聊聊。
有句話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完美的人,一個是孔子,意思是無話可說。第二個是王陽明,剩下一半是曾國藩。
當然,這種說法是為了打壓曾國藩,但由此可見王陽明的地位從何而來。光說他知識淵博,寫了多少書,傳授了多少知識,是沒有用的。后人將無法理解。
朱熹很有學問嗎?為什么他沒有王陽明今天的地位?是的,因為你只是一個思想家。
01
如果你的想法可以用來在現實世界中建造一些東西,這對我們這一代意味著什么?
成功的學習意味著你內心的改變可以直接轉化為這個世界的利益和成就,你就能做出成就。我們當然想學習它。
這也是王陽明在圖書、影視市場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他是一個大IP,有關王陽明的書籍一直暢銷。我想很多人都想從中學習成功的道理。
但我個人認為我學不會。為什么?
因為王陽明的心學是儒家的一個分支,一旦你明白了什么是儒家,你就不會想向他學習任何關于成功的東西。這個問題越鬧越大,我就提出了一個天大的話題:什么是儒家思想?
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思想傳統,內部不斷變化,缺乏穩定的內涵。所以,如果我們想從里面去讀那些儒家經典,了解什么是儒家思想,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對于我們這樣的外行來說。
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儒家思想,孔子對儒家思想進行了很大的改造,所以它本身就不同了。
漢代,儒家思想與皇權再次結合,“廢百家,獨尊儒家”。漢代儒學是一個獨立的體系。
漢代以后,到魏晉南北朝,唐朝,儒學其實是處于衰落時期,因為唐朝皇帝覺得我姓李,你看我就是也姓李,所以唐朝的國教是道教,而儒教在唐朝其實并沒有那么高的地位。
儒學的復興直到宋代才開始。這就是宋明理學。到了清朝末年,由于科舉制度的廢除,儒生缺乏進取的能力,所以到了民國時期,新儒學出現了。直到今天,仍有人稱其為儒家思想。
儒家自稱有正統,但本質上并不是一回事,所以不可能從內部解釋清楚什么是儒家。
02
君子之道有二:外求圣人,內求他人。
王陽明的心學到底講的是什么?
前面我提到,心志再偉大,它仍然是儒家的一個分支,它的目標與儒家完全一致,就是圣人君子。那么確定了這個目標之后,如何實現呢?理論上,有兩條路。
我們非常熟悉的第一條路就是高考。
中國古代的儒家學者也是如此。欲成圣人,必先讀好圣人之書。每個詞的意思是什么?研究表明,漢代的儒家學者主要從事這一工作。
尋找榜樣,孔子這位圣師,向他以及他的弟子們學習。
另外,如果我留意自己日常的言行、行為、行為、行為,以君子圣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知錯就改,那么過了一段時間,我不是圣人了嗎?
這條路我們還是比較熟悉的。事實上,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這條路的本質就是向外求。
就是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物,像刻刀一樣不斷地雕刻自己,最終達到那個人格目標。
還有第二條路,就是向內找。
這是王陽明的想法??鬃邮鞘ト?,我不是嗎?
他是一個人,我也是一個人。為什么他是圣人而我不是?不同的是,我本來是個圣人,但我的心靈卻被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污染了。用佛教的話說,這叫貪婪。憤怒、無知、遲緩和懷疑。
當我向內看,與自己的靈魂較量,剝去這些污染物時,我的內心就會光芒四射,我就會成為圣人、君子。
03
隆昌開悟:有此心就夠了,不用向外界求救
從隆昌悟道開始,到五十多歲去世,王陽明的思想全部都在這條路上,比如著名的隆昌悟道。
當時,王陽明在貴州省隆昌站擔任站長??蜅O其簡陋,但那天晚上,他面對著星空,突然欣喜若狂,說道:“我開悟了?!?
隆昌悟道的核心是什么?八個字——就足夠了,不用向外界求助。
圣人君子的一切標準我心里都有。我不需要去外面尋找他們。這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欣喜若狂的時刻。
此后王陽明的所有學術工作實際上都遵循了這條道路,但他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解釋,并將理論雕刻得越來越精細。
比如他后來提出的知行合一、良心發展,和他生前提出的“陽明四句”,本質上是一致的。
四句教義第一句是:無善惡身;無善惡身;無善惡身。第二句是善行有惡行;第三句話是知善惡是良心;第四句行善除惡是觀察事物。
這句話的意思也很明確。我心中沒有善惡。這是心靈的身體。
但一旦接觸了這個世界,這個念頭一出現,善惡之分立刻就出現了,善念和惡念都開始出現。
但我的心里有一把刀,這把刀叫做良心。我用這個良心來辨別善惡,然后我就會研究事物來獲得知識。最后,我要行善除惡,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完美的人、一個圣人、一個君子。就是這樣。
你說心靈學習有那么簡單嗎?是的,就是這么簡單,但你千萬不要小看它。
04
王陽明心論: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王陽明心學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我用這樣的詞一點也不夸張,因為如果你和西方比較一下,你馬上就會明白:西方思想史上最著名的解放運動是什么?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并不是說你不應該相信上帝,而是你應該以不同的方式相信它。
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閱讀《圣經》來直接與上帝溝通,因為這是純粹的精神信仰活動,不需要經過教皇或羅馬教廷的中介。
教皇在拉丁語中被稱為Papa,意思是父親。我還需要父親來引導我、規范我的信仰嗎?你們創造了那么多復雜的宗教儀式,征收了那么重的宗教稅,還能賣什么贖罪祭?優惠券。
而且,作為教廷的一群人,我們也看到了你們的私生活,一團糟,到處都是私生子。你們還想充當神與神之間的中介,那我就自己來做吧。
所以你看,這也是一個從外求轉向內求的過程。
王陽明當時遇到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在王陽明的所有故事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他小時候讀書時,老師問他,你為什么讀圣人的書?
王陽明說,做圣人。老師說你瘋了。你學習是為了當官,為了當官,為了像你父親一樣拿上頭等獎。
你看,讀儒家經典本身就是修身養性,但由于它在向外求索的過程中不斷變異、變形,就成了一件功利的事情。
小孩說我讀圣人書,成圣人。當時的人無法理解,就連他自己的父親也無法理解。你看,這有什么問題嗎?所以我必須向內轉。
為什么向內求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因為它給每個人帶來希望,每個人都變得平等。
不然的話,按照你原來的禮節,如果有的人走遠,有的人走近,你是君子,我是愚人,對吧?這些人不平等。
但一旦我們承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圣人,那么每個人就都是平等的。所以,王陽明的心學是有依據的,就是當你相信街上所見都是圣人的時候,你就已經進入了殿堂,可以修行心學了。
05
這顆心如此明亮,我還能說什么?
當然,心智科學有什么問題呢?問題是它沒有標準。
你的心和我的心不一樣。我們不能互相質疑或否認。
所以當王陽明臨死的時候,他的弟子問他:老師,您有什么話要說嗎?
他說,這心都亮了,還能說什么。我的心是光明的,不需要說什么。那么你是不是圣人,從外表上怎么能看出來呢?這是一個問題。
王陽明死后,他的弟子們,全部聽過他的講法,立即分裂為四派、七派。他們分成了很多派系,一片混亂。哪一項代表了苗紅的精神理念?根本不知道。
那么心智科學對我們這一代有什么用呢?
答案只有一個:良知和認知升級
心靈科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論。比如王陽明思想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知行合一。這四個字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有一個膚淺的認識,說既然認識了,就應該能做到。您知道吸煙有害健康,所以您應該戒煙。知道努力學習才會有未來,放學就可以回來寫作業了。這就是所謂知行合一。
這種認識并沒有錯,但確實太淺薄了。
更深入的了解又如何呢?這四個字的著眼點和立足點,知行合一,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的心。這就是心學的原理。
首先,你需要提高意識,推動更正確的行為。
例如,投資非常簡單。只要簽字,錢就花掉。但你知道哪些項目可以投資,未來會上漲。這種知識很難提高。這稱為使用更高的知識來推動正確的行動。
另一方面,一切行為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識。
提高知識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別以為我看到一句話,喜歡它,說得好,那就叫知識。如果我能記住一條格言,那就叫知識。
我可以解釋一個道理并把它寫在紙上。這就是所謂的知識。事實上,他們都不對。
那么,為什么知識和行動之間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因為行動涉及到最具體的選擇,而選擇的那一刻是極其艱難的。
舉個例子:
2016年中秋節前夕,阿里巴巴的幾位負責安全事務的程序員,居然在公司網站上制作了一個搶月餅的小程序。當然,他們搶到的只是購買月餅的資格。未來他們還得這么做。用錢買的。
就這么一件小事,后來被發現后,公司居然解雇了他。網上議論紛紛。一群人說,程序員做這種事很聰明。他們利用技術來獲得優勢。這就是黑客精神。多么美妙。
還有一種學派認為,這種安全程序員是機會主義的、聰明的。這件事絕對不能容忍,必須解雇。
你看,這兩種認知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如果這個問題擺在阿里巴巴高管面前,他該如何選擇呢?這背后是對你公司價值觀和真實認知的考驗。通常爭論這些原則是沒有用的。
06
為什么我們這一代人很難將知行合一?
知道和做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中間的這個差距叫做選擇。
我們這一代人有太多的選擇。當選擇很少時,你就不容易看到認知分裂。
如今,我們每分鐘都面臨著大量的選擇,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卻在撕裂我們的認知。每一個選擇背后都有一個理由,而哪種認知似乎是正確的。
但當面臨選擇時,他們就會開始群體戰斗。
我們這一代人面臨的時代實際上是一個總體過程的一部分。這個一般流程是怎樣的呢?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就明確指出:“一切堅固的東西都在消失,一切神圣的東西都將受到褻瀆”。
事實證明,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依靠一定的血緣關系和社會階層繼續前進。
但當一切即將消失的時候,除了我們自己的心、我們自己的良知、我們自己的認知升級,我們還能依靠什么呢?
這就是王陽明心學對我們這一代人的啟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